首页 资讯动态 记忆”考点分析!
记忆”考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20 责任编辑:hnadmin 浏览次数:1515次

复习笔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选择)

(一)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

1、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是极为短暂的记忆。

(1)特点:时间极短(0.25-1秒,最长不超过4-5秒);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2)编码: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编码方式是图像和声像。

(3)影响因素:模式识别;注意。

2、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贮存时间不超过1分钟。

(1)特点:时间很短:不会超过1分钟,一般是30秒左右;容量有限:一般7±2个组块;操作性强,易受干扰。

(2)编码: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3)影响因素:觉醒状态;组块;加工深度

3、长时记忆:又叫永久性记忆,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直至几天、几周或数年,甚至终身不忘。

(1)特点:容量无限;保存时间长久。

(2)编码:以意义编码为主,有两种方式,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即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3)影响因素: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加工深度。

(二)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

1、形象记忆:直接对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颜色等具体形象和外貌的记忆。

例:回忆自己乘坐过的公交车外形

2、逻辑记忆:以词语所概括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意义和性质作为记忆内容。

例:对于数学中公式的记忆

3、情景记忆:以个人所经历过的事件或者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例:国庆节外出游玩时人山人海的场景

4、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例:国庆节外出游玩人山人海,感到害怕

5、动作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又称运动记忆。

例:学过的广播体操、太极拳等运动

(三)根据信息加工和存贮内容的不同:

1、陈述性记忆:知识和生活常识。

2、程序性记忆: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三、记忆的过程

在记忆过程中,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1、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即对信息的识记具有选择性。

2、保持,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3、回忆与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称为再认。

四、遗忘(选择、简答)

1、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2、遗忘的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绘制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开始之后立即开始,开始的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遗忘了。由此看出,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2)学习程度。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4)识记的方法。

(5)识记者的态度和记忆任务的重要性。

(6)识记者的兴趣、情绪和动机。

(7)时间因素。

4、遗忘的原因

A、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B、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所致。

代表人物:詹金斯、达伦巴希

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C、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D、提取失败说:代表人物图尔文。

五、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1)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